- 精華
- 0
- 帖子
- 0
- 經驗值
- 780
- 注冊時間
- 2022-2-28
- 媽幣
- 774

- 帖子
- 0
- 經驗值
- 780
- 注冊時間
- 2022-2-28
-
♦♦
-
媽媽網輕聊 給生活加點料
-
♦♦
-
媽媽網孕育 就是好用
-
♦♦
-
廣州媽媽網 廣州媽媽網,更懂廣州媽媽
|
這個問題其實很早之前就有想過,也和有的老師辯論過,編輯這個話題,也是最近的兩個孩子又讓我有所感觸。
我覺得對于要考清北的學生來說,智力因素作用更大一點,當然有人會說你不努力聰明有什么用,但首先得有這個可能性,努力才能使可能性變現實啊。對于我們大多數普通孩子而言,個體有沒有一定的差異呢,有是有的,但是這種差異不會太大,起不了決定性作用。
那實際差異那么大總有一股力量在決定,我覺得這時候環境起主導作用了。讀書的時候我就發現老師的子女一般都能上一個不錯的大學,再不濟也能上大學(二本院校),包括現在也是,公務員,事業單位等的子女好像學習一般不會差,當然我說的是一種整體現象,不要拿個體來反駁,難道真的是遺傳嗎?但是我們的老師也沒聽說哪幾個是書香門第,也大多數是第一代考的老師,上一代估計也是農民居多。
說一說我的兩個學生吧,姐弟倆學習各科都很優秀,姐姐要沖擊高中名校,弟弟倒還有兩年,媽媽貌似是學校老師(沒有具體詢問過),姐弟都不用手機,需要查閱資料就拿媽媽手機,娛樂活動就是打打球,看看書,和語文老師聊天得知,弟弟的閱讀量很大,看過很多書,思想很成熟,不能以一個初一的孩子去看待。上門的兩次家里很安靜,都在學習,媽媽也在學習。自制力好的畢竟還是不多啊,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要去改變就得付出更多。音樂指揮家舟舟放在一個不從事音樂的家庭會如何呢?
這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。 來自[廣州媽媽Android版] |
|